普遍性飲食營養結構不均衡 現代社會,城市中的人們已經很難發生過去常見的如壞血病、腳氣病、大脖子病等營養缺乏病了,大多數人都處于飽食狀態,除非極度偏食或者需求量增加很多才可能出現營養素缺乏的表現。但是,這并不意味著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物質已經完全沒有必要了。事實上,總熱量相對過剩,而必需微量營養物質不足的現狀已經嚴重影響了現代人的飲食結構。換句話說,目前我們并不容易出現某一種營養素的絕對性缺乏,但是卻容易發生相對性欠缺。長期如此最終對人體健康仍會產生不良影響。 隨著現代社會生存競爭的加劇,生活節奏的加快,現代人的飲食充斥著越來越多的快餐食品、即食食品和外賣食品??纯次覀冏约汉蜕磉叺娜?,經常不吃早餐,中午隨便吃個漢堡或餅干,晚上又大魚、大肉,啤酒加美食,夜宵再吃個烤肉串或漢堡等,完全不注意均衡營養。這使我們的膳食結構產生了很大的變化,并帶來了營養結構的不均衡,經常熱量過剩,卻無法攝取到足夠高質量的維生素與礦物質等必需微量營養物質。 食物的營養價值下降 如今我們常會聽一些上了年歲的人說現在的菜都沒有小時候的那種“純正”味道了,本來是人工種植為主的農業變成了機械化作業;為了增加產量,大量甚至過量使用化學肥料及農藥;溫室栽培的技術讓四季的蔬菜都能同時出現在餐桌上;為了讓食物的顏色及形狀更加鮮艷和漂亮,人們開始使用一些食用色素或藥物;打破生物原有的繁殖規律,為促進早熟而開始使用各種激素類藥物。 食材從收獲、運送、超市陳列到保存在家里的冰箱內,這眾多的環節花費了較長的時間,都會讓營養素尤其是維生素和礦物質慢慢流失,導致其營養價值的損失。另外,不光是蔬菜,水果也大多在還未成熟時就被采摘并出售,其營養物質的積累還不充分,而畜禽與魚類食品也因為抗生素及生長素的使用縮短了生長周期,肉質、口感、營養價值上有所改變,加上大氣、江河湖海等環境污染的影響,很多食物的營養價值也像蔬菜一樣,存在一定的下降。 |